Featured

穩定幣與美元霸權

今年6月5日,Circle於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,股價在短短一週內暴漲近7倍,成為美股市場的焦點。這一事件不僅引發了對Circle本身的關注,更將穩定幣這一新興金融工具推向了風口浪尖。穩定幣作為與傳統法定貨幣掛鉤的加密資產,憑藉轉帳便捷、價格穩定以及跨境支付低成本的優勢,迅速崛起,並有潛力改寫全球貨幣體系。本文將深入剖析穩定幣的運作邏輯、兩大巨頭Circle與Tether的不同發展路徑、去中心化穩定幣的理想與現實,以及隨著美國“天才法案”的推出,穩定幣如何在全球金融格局中掀起一場現代化金融戰。

什麼是穩定幣?簡單兌換背後的不簡單生意

Featured穩定幣(Stablecoin)是一類與美元、歐元等傳統法定貨幣1:1掛鉤的數字資產,旨在降低加密貨幣的價格波動,實現“數字貨幣 + 穩定結算”的橋梁作用。以Circle發行的USDC和Tether發行的USDT為例,它們都理論上以1個穩定幣等於1美元的比例流通。

那麼,既然穩定幣價格穩定,為何不直接使用美元?穩定幣的神奇之處在於它結合了數字貨幣的便捷性與法幣的穩定性。跨境轉帳可在數分鐘內完成,手續費遠低於傳統銀行,且24小時不間斷。此外,對於本國貨幣不穩定的國家,如阿根廷,穩定幣成為保護財富的重要工具。

穩定幣的核心是背後的儲備資產支持:當你用1美元購買1個USDT或USDC時,發行公司會將這1美元真金白銀存入銀行或購買美國國債,確保每一枚穩定幣都有實體資產支撐,以保證隨時可按1:1兌換回美元。

Circle的崛起:從比特幣支付到數字美元的“好學生”

Circle成立於2013年,創始人Jeremy Allaire最初希望打造“比特幣版PayPal”,方便普通消費者使用比特幣支付。但很快他發現比特幣價格波動過大,難以作為穩定的支付手段。2018年,Circle推出USDC穩定幣,與美元1:1掛鉤,成功轉型為數字美元的發行商。

截至2025年5月,流通中的USDC超過610億美元,市佔率約24%。Circle的商業模式簡單而高效:用戶存入美元,Circle發行同等數量的USDC,將美元投資於收益率約4%至5%的美國國債,賺取利差,且不需支付利息,實際上成為一台“數字印鈔機”。

2023年硅谷銀行倒閉時,Circle在該銀行存有超過33億美元資金,導致USDC短暫脫鉤,但圓滿收回資金,彰顯其風險管理能力。目前USDC的儲備由美國國債和隔夜回購協議組成,並定期接受第三方審計,透明度和合規性成為其“監管護城河”。

Circle與Coinbase的深度合作

Circle與美國最大加密貨幣交易所Coinbase關係緊密。Coinbase不僅持有約20%的USDC流通量,還獲得Circle儲備收入的50%分成。此合作為Circle帶來龐大流動性和用戶基礎,但高昂的分成費用也成為負擔。Circle於2023年以2.1億美元收購Coinbase在USDC聯合發行公司Center的50%股權,但雙方利益綁定難以拆解。

Tether的野蠻生長:穩定幣界的“壞小子”

與Circle的“好學生”形象不同,Tether(USDT)被譽為“成績最好但常違紀的問題學生”。2014年由前童星Brock Pierce、企業家Reeve Collins以及意大利前整形醫生Giancarlo Devasini共同創立。Tether選擇在英屬維爾京群島註冊,避開美國嚴格監管,成為全球最流行的穩定幣,市佔率超過60%,流通量約1200億美元。

FeaturedTether憑藉非許可性與極高流動性,在新興市場如阿根廷、委內瑞拉、越南及俄羅斯等地廣受歡迎,成為繞過制裁及貨幣管制的“匿名美元”。然而,Tether也飽受爭議,曾因隱瞞8.5億美元損失被罰款,並被指控成為洗錢和暗網交易的工具。

Tether與美國政府的微妙關係

雖然Tether避免主動尋求監管,但其與美國金融體系關聯密切。通過美國商務部長魯特尼克管理的Cantor Fitzgerald公司,Tether成為美國國債的重要買家,甚至持有約5%的Cantor Fitzgerald股權。這種政治和經濟上的強大後盾,為Tether的擴張提供了支持。

多元化投資與未來布局

憑藉穩定幣帶來的巨額利潤,Tether積極擴展投資版圖。包括入股意大利尤文圖斯足球俱樂部、烏拉圭與薩爾瓦多的能源公司,以及投入逾12億美元收購德國AI計算公司Northern Data股權。此外,Tether還收購了美國腦機接口公司Blackrock Neurotech,布局前沿醫療技術,為未來利率下降做好準備。

去中心化穩定幣Dai:極客的烏托邦夢想

Featured與Circle和Tether的中心化模式不同,Dai代表了去中心化金融(DeFi)的理想。由MakerDAO於2015年推出,Dai透過智能合約和超額抵押機制維持價格穩定。用戶需抵押價值超過借出Dai的加密資產,確保即使價格波動,Dai仍能穩定掛鉤美元。

2020年“黑色星期四”加密貨幣市場劇烈波動,Dai系統面臨嚴峻考驗。由於以太坊網絡擁堵和價格暴跌,系統一度脫鉤,但MakerDAO社區通過鏈上投票決議發行治理代幣MKR彌補壞賬,展現了去中心化治理的韌性與創新。

目前Dai總供應量約53.6億美元,遠小於USDT和USDC,但其獨特的自動調節機制和不依賴中心化機構的治理模式,展示了去中心化穩定幣的發展潛力。

穩定幣市場格局與政治力量博弈

穩定幣市場已形成多個勢力集團:

  • 第一大集團:Tether聯盟,背後有美國商務部長魯特尼克及其家族運營的Cantor Fitzgerald,軟銀等大資本支持。
  • 第二大集團:Circle與Coinbase聯盟,主打合規透明,積極擁抱監管和機構投資者。
  • 第三大集團:特朗普家族支持的USD1穩定幣,獲得阿布扎比王室MGX支持,並與幣安等加密巨頭合作。

隨著美國參議院通過“Genius法案”,強化對穩定幣的監管,包括全額儲備支持、月度審計和反洗錢規定,穩定幣行業的合規門檻將大幅提升。這對Circle是重大利好,但對Tether等離岸發行商則構成挑戰。

科技巨頭與傳統金融入局:機遇與挑戰

儘管擁有龐大用戶基礎,科技巨頭如PayPal、Meta(前Facebook)在發展穩定幣業務上遇到阻力。Facebook的Libra(後更名Diem)項目因監管壓力和合作夥伴退出最終失敗,成為穩定幣發展的警示。

另一方面,傳統金融巨頭如萬事達卡和Visa積極擁抱穩定幣技術,推出全球穩定幣支付功能,並與Circle等合作推動USDC在其支付網絡上的應用,標誌著數字資產與傳統金融基礎設施的深度融合。

此外,OpenAI CEO Sam Altman參與的區塊鏈項目World Network也與Visa洽談合作,計劃將Visa卡功能整合入穩定幣錢包,推動數字金融服務的普及化。

結語:穩定幣——現代金融的矛盾與未來

從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的咖啡館,到委內瑞拉的石油交易,再到俄羅斯和東南亞的資金流轉,穩定幣編織出一張龐大而複雜的全球金融網絡。它既服務於被傳統金融體系遺忘的人群,也被利用於灰色甚至非法交易,呈現出深刻的矛盾性。

穩定幣不僅是技術創新,更是貨幣未來、金融體系重構與國際競爭格局變革的核心力量。隨著美國及全球監管加強,穩定幣市場將迎來洗牌與重塑,企業、投資者與用戶必須深入理解其運作邏輯與潛在風險。

在數字化轉型的時代,穩定幣已成為全球金融體系中不可忽視的關鍵力量,而這場圍繞美元霸權的現代化金融戰,才剛剛開始。